追逐梦想,永不止步——访9游会j9转化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杨楠博士

来源:9游会j9 汪灶标,杨墨     发布日期:2016-12-01    浏览量:26429

 

    杨楠,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悉尼大学医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获得过 5 次澳大利亚医学研究基金,拥有 3 项发明专利和 5 项新型实用专利授权,发表过 30 篇领域内顶级期刊论文,研究成果曾入选世界 100 项重大科技发现,他工作过的悉尼大学儿童医院神经肌肉遗传病研究所在送给他的纪念框上称赞他是 “Teacher, Mentor, Gentleman” (导师,良师,绅士)……

    这样一位简历放着金光的科学家,在国外研究所的工作正当风生水起,为什么要放弃工作而来到9游会j9这家国内中型企业,担任它的转化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呢?转化医学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杨楠博士。

 

旗帜、手段与目标

    即使采访之前做了准备,我们还是难以弄清转化医学、精准医疗和个性化诊疗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杨楠博士耐心地为我们这些门外汉作了解答。

    他说,“精准医疗是一个目标,转化医学是一面旗帜,而个性化诊疗是一种手段”。

    个性化诊疗是基于检测到的个体的基因变异而把人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它的提出也很早,不过当时并不能做到十分准确,所以后来人们又提出了“精准医疗”概念进行补充。杨楠博士并不认为它们在本质上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转化医学是一个大概念,当时提出来是为了解决刚研发出的前沿医疗技术怎样转化到临床上的问题。但是自从去年奥巴马在他的国情咨文里使用了“精准医疗”这个词,转化医学就少有人提了。

    精准医疗是一个目标,想实现它,需要使用个性化诊疗的手段。也就是说,通过基因测序,在每位患者身上得到一组数据,这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是检测出患者体内可用于个性化治疗的靶标,以有针对性地开发药物、使用药物;第二是检查出可以用来预测疗效的标志物;第三是找到个体特有的肿瘤新抗原,用于刺激病人产生免疫响应,这可能是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目前已有的药物和临床数据,离‘精准’这个完美的目标还很远”,杨楠博士说,“现在只是刚刚拉开序幕,以后可能还要五年、十年的临床研究以及大数据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足够的经验。”

    9游会j9转化医学中心正在发展的精准医疗,在技术方面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基因测序、液态活检和肿瘤免疫治疗。

    其实液态活检也要用到基因测序,只不过其标本获取方法较为特殊,是从体液(主要是血浆)中得来的。它的优势很明显。以前的组织活检对患者的伤害很大,获取到的样本还可能无效,即使有效,检测结果也是静态的。一个肿瘤细胞死亡以后,它释放出的物质可以在血液中存在 2 个小时,对它们进行检测可以看出肿瘤细胞在 2 小时之前的状态,因此得到的结果是实时的、动态的。

    在基因测序方面,中德美联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杨楠博士正在与中德美联及其子公司迪康金诺合作,开发针对肿瘤和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二代测序技术,这将为博生吉的细胞治疗以及9游会j9的主打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应用提供前期诊断服务。


精准医疗的好处

    精准医疗的概念很早就有,国内也早就有布局和投资,但是方向不是那么明确,也没有一句口号来推动。奥巴马提出来之后,得到了大家的普遍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都高度关注和认可。

    为什么精准医疗这么受欢迎?杨楠博士认为,它能够做到降低误诊率、提高用药准确度,避免有害治疗和无效治疗,从而减少医疗成本,因此受到广泛的推崇。

    临床上最怕的就是误诊,每个临床医生最渴求的就是准确的诊断。许多疾病实际上是由基因变异导致的,所以只要找到突变的基因,那就是最准确的诊断。

    然而,任何一种药物在肿瘤患者群体中只有 20% 左右的有效率,所以大部分药物的使用是浪费的,甚至是有害的。而精准诊断就可以减少有害治疗和无效治疗。

    因此,精准医疗可以缓解病人的痛苦,节约治疗费用,当然也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它具有传统医疗不具备的明显优势。这也是我们国家近年来大力支持精准医疗的原因。

    进入 2016 年,中国更是频频发布政策,推动精准医学研究:

 

    6 月,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精准医学研究” 2016 年度项目安排进行公示的通知》,将 “精准医学研究” 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 2016 年度项目信息进行公示。

    8 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30 多次提及生物医药,指出通过持续攻克新药创制、新型生物医药技术、精准医学关键技术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快中医药服务现代化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数字诊疗装备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

    11 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 2025》,其中特别提到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

 

    在这些政策出台之前的 2015 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9游会j9之所以在精准医疗行业还不太明朗的时候就积极布局,不仅是因为自身对利用生物科技造福人类的执着追求,也是看准了精准医疗极具前途的未来。如果当时我们不抢先进入这个领域,等到前沿技术被垄断、高端人才被挖走,一切都晚了。

 

我们已经开始建设检验所

    目前,二代基因测序可以用于产前筛查,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药监局都还没有批准它应用在肿瘤和遗传病的诊断上。

    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研究二代测序,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主要还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因为技术研发主要是在美国,我们的原创能力还不够。“但我们跟得很快,在技术储备上也不比美国落后,更何况我们中国人又聪明又勤奋”,杨楠博士很有信心。

    现在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精准医疗。我国虽然起步晚了一点,发展的势头却很强劲。只要我们组织好了,新技术应用到临床的过程可能会比美国还要快,只要它足够成熟,大概 2 到 3 年就能应用。

    目前,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做液态活检,这就是第三方的机会。国内有不少进行基因测序和液态活检的检验所,我们也在建设第三方检验平台。11 月 10 号,公司发布了公告,宣布独资设立合肥安科精准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将来也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申请设立安科精准医学检验所。

    这个检验所的作用,一是提供医院所不能提供的临检服务和技术支持,二是组织临床医生与我们一起进行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就是研究难治、复发、耐药的分子机制,并发现新靶点和肿瘤新抗原。

 

检验所成功的关键点

    “第三方检验所”的概念是在 2000 年左右才进入中国的,从业务量来看,第三方检验所只能分到国内所有检验业务的 5% 左右,这还是上海的数据。但在日本、德国、美国,这个比例能够达到 60% 左右。

    国内的第三方机构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覆盖面广的、所有检验项目都有,比如艾迪康、金域、达安、迪安,他们既做基因检测,也做其他传统的检测,盈利能力很强;另一类是新成立的特检机构,只做基因检测,它们应该还很难盈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还没有放开这个领域,难以实现医疗报销,此外,这个领域的同质化竞争也很激烈。

    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杨楠博士指出检验所成功的关键点有三个:良好的体系、过硬的技术以及市场营销能力。

    “临床医生最怕误诊,他为什么要把检验业务交给你?你为什么能够赢得他的信赖?这需要你具有很高的检测质量,而检测质量一方面取决于你的体系建设,包括流程建设、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另一方面就是技术能力了。”

    技术能力又取决于检验组组长的能力。“各个检验所之间使用的仪器和试剂都差不多,而基因数据的解读主要就落在组长身上”,杨楠博士说,“检验组相当于部队里的一个战斗班,组长就相当于班长。每位组长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配合,这个检验所的文化建设得越好,组长们就会合作得越好。”

    我们的检验所一旦成立,它的竞争优势就在于9游会j9这个大平台对医疗行业有着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够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杨楠博士在悉尼大学儿童医院工作了 15 年,深刻感受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三方临检不只是技术平台,它也要有文化、也要有艺术。”而杨楠博士到9游会j9之后发现,这里能够提供这个条件。

    杨楠博士招聘了许多今年 6 月刚从国内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几个正在被作为首批检验组组长来培养。“组长有没有检测经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

    赢取医生的信赖需要业务量的积累,需要时间的证明。“我们有安科的支持,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把体系建好、把技术弄精,边提供服务边锻炼队伍边积累经验,不着急盈利也不用担心市场营销。”

 

到中流击水

    精准医学的产业链在杨楠博士的心中是这样的:上游是设备制造、试剂开发与生产、药物研发、技术创新,中游是第三方临检和病理分析,下游是具体诊疗。

    现在上游基本被美国所控制,我国使用的基因测序仪及其配套的试剂大多是从美国进口的。虽然国内也在试图开发试剂,但只能做出一部分,尤其是使用基因芯片的二代测序,我们更难做出来。

    中游就是第三方检验所处在的位置。我们国家的检验科和病理科是分开的,但在国外就放一起,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中既有检验结果,也有鉴定意见。杨楠博士的检验所将来也会把检验和病理放在一起。

    下游就是面对病人实施诊疗的医院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医生自由职业的推进以及国家对设立区域检验中心的推动,只要我们能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那么这些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和自由执业医生,肯定会用我们的检验平台。”

    由于整个产业还没有完全建成,杨楠博士也不清楚上中下游的价值曲线,但他十分肯定中游的地位: “中游最能适应新技术的变化。将来的大数据、智能化,就是以中游为切入点的。”

    “要想准确判断疾病,仅仅靠人是做不到的,必须靠人工智能,就像 AlphaGo 一样,喂给它大量的数据,让它来判断。”

    不过,杨楠博士承认这只是一个构想,现在距离它的实现还很远,全球还有许多的基因数据库并没有完全放开。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能突显出现在一名具备丰富经验的检验组组长的价值。

 

“我只有两个梦想”

    杨楠博士向我们分享了他的两个梦想,一个是建立先进的第三方临检平台,另一个是开发出自己的基因检测技术平台。

    当初宋礼华董事长去聘请杨楠博士,在听完他的想法以后,董事长握着他的手说: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这个事业吧!” 就是这句话,让杨楠博士如觅知音。

    “我以前也和别人交流过,但是他们都不理解我的意思,我要做的不只是技术和设备,也是一个系统和平台,但这只有宋董事长明白。”因此,当两只做过无数生命科学实验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杨楠博士就下定决心要在9游会j9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其实,翻开杨博士与宋董事长的简历,不难发现二人的相似之处:
 

杨楠博士

宋礼华董事长

1986 年获得留学名额

1988 年被公派出国

1986 年将研究专业改为分子生物学

1988 年将研究方向改为杂交瘤技术

2011 年回国参与抗肿瘤研究

1990 年回国参与安徽省 “八五” 科技攻关

 

    我们知道,正是这些相似的经历让两位科学家惺惺相惜。他们都想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于国,是增强国家医疗实力,抢占世界基因技术制高点;于民,是提供有效治疗方法,消灭疾病带来的痛苦与贫穷;于己,是利用毕生所学知识,发挥个人能及最大之价值。

    杨楠博士曾经发现 ACTN3 基因型与人的运动能力和骨质密度相关,但是后来由于回国,就没有继续做下去,别人也没有接着去做。他感觉很可惜,因为有四分之一中国人的 ACTN3 基因型是有缺陷的,尤其是女性,她们的骨质密度会非常低,容易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骨折。

    随着安科精准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建立,杨楠博士的第一个梦想就快要实现了。这一方面是9游会j9在精准医疗行业的战略举措,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国家的积极推动。无论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还是《“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大力支持精准医疗。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我们期待着杨楠博士在自己祖国的国土上实现梦想的那一天。

9游会j9转化医学中心研发人员的工作场景(图片由《安徽日报》记者杨竹拍摄)

杨楠博士介绍(摘自悉尼大学儿童医院神经肌肉遗传病研究所专为他制作的纪念册)

杨楠博士与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介绍(摘自悉尼大学儿童医院神经肌肉遗传病研究所专为他制作的纪念册)